食不下嚥,小心「食道癌」

病例:劉先生,62歲,是典型集二仙(「酒仙」及「快活似神仙」)於一身的菸酒癮君子。三個月前發現吞固態食物比較困難,但流質食物還算輕鬆,原本想到醫院就診,但一想到可能要做胃鏡,決定還是暫時忍一忍吧!然而最近一個星期發現連流質的食物也吞不太下,前往醫院就診,經醫生安排胃鏡檢查,赫然發現在中段食道處有食道癌且已產生嚴重阻塞,胃鏡已無法通過狹窄處。

食道癌為胃腸道癌症中預後相當不好的一種,其原因為發生症狀時,大多數為期已晚,能夠早期發現的比率不高。民國99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中食道癌已越居死亡率的第八位,有增加的趨勢。食道癌一般好發於60歲以上,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3倍;危險因子包括抽菸、喝酒、嚼檳榔、過熱飲茶、長期食入含亞硝胺之醃漬物或受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、缺乏某些礦物質或維生素等;而其他疾病如食道失弛緩症、長期胃酸逆流、巴洛瑞特氏食道、或食道曾經被化學藥劑灼傷腐蝕等也是危險因子。

食道癌發生的位置,以食道中段最多,絕大部份為鱗狀細胞癌;但近年來下段食道的腺癌比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,主要是因胃食道逆流的人口明顯增加導致。食道癌在發生初期可能毫無症狀,而症狀產生常是在腫瘤漸漸長大,進而妨礙了食道運送食物的弁鉈氻~發生;大多數的病人,最常見的症狀是吞嚥困難或胸骨後悶痛。而食道癌引起的吞嚥困難是漸進性的,剛開始時只對於固體食物不易吞嚥,而後逐漸連喝流質食物也有困難;但如果喝液體有困難,而吃固體食物反而沒有問題,則比較不像食道癌。另外由於腫瘤上方的食道中,常因蓄積食物發酵而發出惡臭,此亦為食道癌病患另一個特徵;若腫瘤侵犯到喉返神經則會有聲音沙啞的情形。食道癌之所以在發現時常已轉移到附近之淋巴結或器官,主要是因食道壁比胃壁少了最外面的漿膜層,故腫瘤較易轉移。至於早期食道癌身體檢查常無異樣,只有當腫瘤產生上述症狀時,才能被發現。

食道癌的診斷主要是靠內視鏡檢查發現病灶及切片檢查確定診斷,而NBI窄波早期癌辨試內視鏡檢查,則可增加早期癌之診斷率。若證實為食道癌則需接受進一步檢查如:胸部X光、腹部超音波、骨骼掃描、電腦斷層以做為分期之根據;而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也可以看出食道癌侵犯的深度,提供分期之參考。分期確定以後,若為早期癌,則可接受內視鏡黏膜切除術(EMR)或黏膜下層剝離術(ESD)等較不具侵襲性的治療。若腫瘤侵犯深度超過黏膜下層,但尚未有遠處轉移時,則可以先以手術治療再加上放射線或化學治療。若確定已有轉移,則直接以放射線或化學治療,再觀察治療效果。另外若腫瘤造成食道阻塞(如劉先生),可以使用擴張金屬支架或胃腸造口使病人可以進食,以維持生活。

食道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,由於早期常無明顯症狀且容易擴散,治療效果較差,目前手術切除後的五年存活率,尚不到二成。因此對於長期曝露於危險因子的民眾,需定期施行內視鏡早期癌篩檢,才能儘早發現癌症,也才有根治的可能。 (本文同時刊登於食尚美食雜誌。廖健仲醫師撰寫,版權所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