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例:黃先生35歲,身高170公分,竹科軟體工程師,每天早出晚歸,終日與電腦為伍。因工作壓力大,下班後總是大吃ㄧ頓,吃完便癱在電視機前,假日也缺乏運動。體重在最近一年中竟從原本65公斤(BMI:22.5kg/m)暴增至79公斤(BMI:27.3kg/m) ,BMI值已達第一級肥胖的標準。在最近的員工體檢,赫然發現原本去年完全正常的健檢報告,今年在肝弁鄎o出現異常(GOT:82IU/L、GPT:104 IU/L)。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,發現並沒有B型及C型肝炎感染,但超音波掃描卻發現有重度脂肪肝,因平常並無喝酒之習慣,醫師判定為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」,建議減重即可。但黃先生心裡仍存懷疑,真的是單純肥胖導致肝炎嗎?不需要吃藥嗎?
什麼是脂肪肝呢?脂肪肝是指肝臟組織的脂肪總含量超過其重量的5%以上,或是肝組織切片中超過10%的肝細胞呈現脂肪空泡變性的現象而稱之;輕度脂肪肝指的是含脂肪變性的肝細胞少於33%,中度為介於33-66%之間,而重度則是佔66%以上。它是一種代謝異常的疾病,其病因可分為酒精性、非酒精性及其他特殊疾病。而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(Non-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、NAFLD)的病因包括胰島素阻抗、代謝症候群、某些藥物等,其中最常見的代謝症候群即包括肥胖、第二型糖尿病、高血脂症及高血壓。
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表現可以是單純的脂肪肝,也可能進展成脂肪肝炎(Non-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、NASH)、肝纖維化,甚至肝硬化等不同嚴重程度的肝傷害,使得NAFLD不再被視為只是一種良性的肝臟疾病。根據國內的研究調查顯示,脂肪肝盛行率高達21%–25%,遠高於B型肝炎的15%–20%及C型肝炎的2%–4%,可說脂肪肝是國人最常見的肝病。而肥胖患者約80%罹患脂肪肝,是造成脂肪肝最常見的原因,可見「胖也會胖出肝病」絕非危言聳聽。
脂肪肝一般是沒有症狀,只有少數病患會出現疲倦、右上腹腫脹壓迫感,身體檢查可能會出現肝腫大,少數出現腹水、黃疸等徵候代表已進展至肝病末期。至於診斷脂肪肝最準確的方式為肝臟切片,但因具侵襲性,病患接受度不高。因此非侵襲性的肝臟超音波是目前診斷的利器,一般而言,若超音波下肝腎對比出現肝臟回音增強而變亮即可診斷為脂肪肝,其敏感度可達97.5–100%。另外肝弁詿OT及GPT檢查,在脂肪肝炎通常會上升2至3倍,且GOT/GPT的比例通常<1;若出現GOT/GPT比例>1的患者,則可能已進展至肝纖維化或肝硬化,須特別小心。
早期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可逆性的病變,及早診斷與治療一般可回復至正常,而治療的重點在於去除致病因;若是因肥胖導致脂肪肝炎,除了減重治療外,並無特定療效的治療藥物;一般體重減輕10%左右,肝弁鄑Y可有顯著改善。至於減重是需要飲食節制、規律運動與改變生活型態;當無法達成減重目標時,可考慮使用合法的減重藥物來治療,此時就需要專業醫師及營養師的事前評估,才能減的健康,減的安心。 (本文同時刊登於食尚美食雜誌。廖健仲醫師撰寫,版權所有)